万达故事 乐动(中国) > 企业内刊

对话《财富》畅谈经济

王总瘦了。2013成都《财富》全球论坛央视《对话》节目录制现场,台下的记者小声嘀咕。

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无疑是本次《财富》全球论坛最繁忙的嘉宾之一,6月5日下午到成都后与相关领导例行会见,6日上下午在参加《财富》全球论坛两场专题活动期间,还见缝插针地安排进了中央电视台、新华社、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以及《华西都市报》等众多媒体记者的采访。

目前万达正在加速全球企业的并购,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之路、万达的文化旅游产业转型、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,是王健林在本次《财富》全球论坛上重点讨论的三大话题。

世界万达的国际化道路

2012年,万达集团成功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公司,这是目前为止中国企业为打入美国电影行业而做出的大举动之一,万达院线也成为全球最大院线运营商。在《财富》全球论坛上,王健林也首次表露成功收购AMC一年来的体会,他对并购后AMC的快速扭亏为盈表示满意。

中国企业要成功进入国外市场,王健林认为必须要具备三大要素:信任感、人才本土化和信息化管理。去年至今万达只派了一名财务副总监作为联络官进驻AMC,AMC的1.8万名员工依然没有变化,同时万达还拿出了10%的利润作为员工激励,同时和之前的员工签订4到5年的长期合同,去年到今年AMC实现了成功盈利。王健林表示,因为AMC之前由5家信托基金共同持有,管理层和员工都没有主人翁感,基金并没想也没有能力把它经营好,AMC去年的营收超过了6000万美元,而在今年,营收将会有更大进展。

王健林认为,企业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首先要建立信任感,要重视当地市场员工的价值,让他们成为企业的主人,并注重人才的本土化。万达在国内市场曾经同许多家跨国企业合作过,但有一个规律值得思考,跨国企业的所有管理团队如果都是海外高管,几乎没有成功的。在王健林看来,跨国企业核心高管层的最佳配置是1~2名海外高管,其余高管都应该是本土人才,本土化将贯穿万达的国际化战略。

目前快速发展的万达只有两条路可走,一是创新,继续‘走大投入大产出’之路,把文化和高科技、现代大型秀结合在一起,因此万达投入重金打造万达文化旅游区和万达城;另一个就是并购,去年以来万达陆续对全球企业展开了并购,这也是快速发展的方式。王健林表示,按照规模一般中小企业跨国扩张首选东南亚、非洲等发展中国家,大型企业的扩张则看好欧美,万达肯定会首先进入欧美市场。

在王健林的规划中,未来10年万达会在美国市场继续投资100亿美元,而在全世界范围投资额更将达到300亿美元。我们必须依靠更多的兼并与收购来实现扩张。王健林最近透露,这样的并购还将持续下去。

开拓文化产业新疆土

2013年4月,万达在国内首个万达城——哈尔滨万达文化旅游城动工,总投资达200亿元人民币并可同时容纳5万名游客,预计年收入60亿元,年纳税超过5亿元。万达城投资规模巨大且需要长线经营,在全国最多建设7~8个,不会像万达广场一样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复制。王健林表示,目前万达已选定在哈尔滨、南昌、合肥、无锡等地开建万达城,未来会在西南、西北再分别寻找一个城市落地,每个万达城的投资规模均在数百亿元。万达城在西南区的选址还在紧张落实中,不是在重庆就是在成都,从情感上,我很希望能够在成都建一座万达城。王健林表示。

万达已经是中国最大商业地产商,目前已开业的万达广场就达到67座之多,规模排名全球第二,但2014年万达持有物业面积将超过2300万平方米,成为全球最大的不动产企业。但万达没有停留在成就上,一个更为宏大的万达城投资开发计划已经全面启动。我的个人关注点会重点集中到万达的文化旅游产业上来。

万达现在把文化和商业结合在一起主打两种模式,一种叫度假区,一种叫万达文化旅游城(简称万达城)。度假区目前有长白山和西双版纳两个,前者已经开业,后者将在2015年开业。万达城是万达集团在多年经营商业、文化、旅游产业的基础上,经过4年研究全新推出的大型综合项目。

在《财富》全球论坛的话题讨论上,也有人提出万达城是否会对迪士尼造成冲击。当然把万达城叫作迪士尼不准确,主题公园只是万达城其中的一部分,两者形态不同,万达城的功能会更加丰富。王健林表示,万达城规划有文化、旅游、商业、酒店四大内容,主题游乐园是以室内项目为主,主题公园的建筑和规模就类似于首都机场

按照王健林的设想,2020年该集团收入要达到800亿元,进入世界文化企业的前10名。万达的未来规划很明确,到2020年万达商业地产的收入比重将降低,文化产业收入将会大幅度提升,万达将实现全面转型。

应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

大家还不失时机地向王健林提问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问题,王健林认为,尽管中国经济近两年出现调整,但依然以全球最高的8%左右在增长,他对未来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。目前我们已经开始下决心展开新一轮改革,如果让中国民营企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,中国未来经济还有更大的提升,我预感中国民营企业的第二个春天要来了。

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开始,去年国内城市化率约36%,城市化率只有达到75%~80%时房价才会稳定下来,从这个层面来说国内房地产市场还有发展空间。如果2020年我们的城市化率计划要达到70%,按照70%计算,未来几年里还有两亿多人要进入城市就业、住房、消费等,这都是庞大的市场,中国经济增长维持在8%的比例应该还有10到15年。

从另一个角度说,国内的工业化率也很低,中国的工业化实际上没有完成。看看中国现在修建的高速公路,如果放国外肯定没那么多车跑,但中国高铁开建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说太超前,但现在你看高铁的上座率如此高。

一是城市化,二是工业化,两者的刺激使得中国经济应该还会持续增长。但也不否认当前中国经济出现放缓趋势,但只要适当做一点改革,放宽对民营企业的限制,更大程度地调动民间企业和资本的活力,维持8%左右的经济增长率不难。王健林同时表示,改革开放第一轮经济红利已经结束,要持续增加中国经济的活力必须让民间资本和企业不去炒股炒楼,做实体经济也有比较好的投资回报,这是刺激经济的核心和关键。

王健林认为,改革包括两个方面,一个是经济体制改革,一个是政治体制改革。中国吃邓小平的改革红利已经25年了,改革红利差不多结束了。现在也形成了若干利益集团,国企、国资太强大,这就造成我们创业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。所以,目前中国需要一次下决心的、落到实处的改革,而且这个改革是实行自下而上的改革,放手让人民群众创造,管理层看着谁的好推广谁的,而不是由顶层设计,由一批人、官员或者一批各个部委来设计怎么改革。

他说,目前最担心改革由掌权的人来设计怎么改革。因为官员和部委设计的改革,不可能把自己改下去,比如说,现在全国的5个金融创新区,都没有试验出一点点的改革。因此,应该鼓励群众创造,让管理层推广,谁的好推广谁的。

返回顶部